上班和创业,就是两座围城,城里的人看透了自己城内生活的各种缺陷、不足,相互看着对方的城,想象着里面的好。
从生活方式来看,上班和创业,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。前者意味着安稳、乏味、规律性强,后者意味着挑战、变数、自由性强。
从收益来看,风险和收益往往成正比。创业的风险明显高于上班,获得“财富自由”的机会也显著高于上班。
从难度来看,创业的难度明显更大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、没有资源、没有人带路、没有一技之长、甚至还缺乏一点运气,那么这个创业实在很难成功。钱没有赚到,倒赔进去一大堆时间、精力和本钱。
从我身边的案例来看,一个上班族辞职去创业成功的概率很低;但创业过的人,也很难适应再次回归上班的那种状态。
我一表哥,从部队转业后到了物流运输行业的一家大型的国有独资企业工作,正式工。工作性质比较轻松,当然,工资也很普通。三十多岁的时候,他突然不想干了。一觉得没“钱”途,二觉得工作太无聊。没听进去家里亲戚的劝阻,辞职了。
后来经亲戚介绍去了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做票据、对账等基础财务工作。工资比之前是高了一两千。可大约过了一年,表哥又不干了,原因好像是工作要加班,且融入不进企业的人际关系。
之后表哥跳槽越来越频繁了。地产公司保安、医药公司销售……五花八门,却总是不尽人意,半途而废,始终没有安定下来。
有时与他聊起工作方面的话题,总是顾左右而言他,很难深入下去。我不知道他到底后悔过没有。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说,我觉得他的第一次跳槽就是失策的。学历并不高的他,从第一份清闲稳定且有福利保障的工作中跳出去之后,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,也算是尝尽了冷暖,却再也回不去那种体制内的单位了。
我有一个小时候一起长大的”死党”,以前在一所公立中学当语文老师。女儿上小学之后,她觉得工作压力太大,学校里各种赛课、评比,又当班主任……便辞职了。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对女儿的教育事业中。网球、舞蹈、书法、夏令营……各类课程和活动,她都全程陪同,将女儿培养成琴棋书画全才。空闲时间,她与闺蜜们茶艺插花、国画刺绣……生活一派活色生香。她老公是生意人,家里经济条件很好,不需要她操心生计。她便转型成为一个全职妈妈,后来再也没有上过班了。
以上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:从单位里尤其是体制内辞职的人,再也没有回到体制内了。
一是回不去了。体制内单位,除了应届毕业生,很大一个特点“出来容易进去难”。二是也不愿意回去了。习惯了没有约束的生活,很难再适应那种特别规律又不自由的工作。
很多时候,上班与创业,并不是双向互通的。
从职业生涯层面来看,我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是——广义的职业生涯应该包含由浅入深的三个方面:一是本职工作,二是副业,三是终生职业。
终生职业需具备两种能力,一是产品能力,可以持续提供有市场的产品或有需求的内容;二是流量能力,可以持续的维系客户或运营流量。而副业,就是从本职工作到终生职业的一个过渡阶段,或者说是终生职业的探索期。
一个普通人职业生涯的成功,应该是从一,过渡到一和二兼具,最终到三。很多创业成功者,走的都是这个路径。说白了,就是先上班打工,再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做出选择,是一直打工,还是摸索着单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