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你是创业做生意,还是打工赚钱,都要记住一句话,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。
如果你没有方法,只能说明你的段位还不够,包括如何赚钱,如何创业,如何打工,甚至一些更加虚无缥缈的事情都是有方法的。
为了让大家体会到这句话的威力,我们举一个虚无缥缈的案例。
假设你非常的不喜欢一个人,想要摧毁这个人,你应该怎么办?接下来,我读一段文字给大家听,大家仔细的挺这段文字中的每一个字。
心里上摧毁一个人有多简单?三个字总结:否定他。不要表现出任何的情绪波动,务必耐心的、客观的,冷静的否定他。具体步骤如下:
第一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,在他脆弱的时候,是建立起亲密关系最好的时机;
第二、接着开始否定他的长相,一点点给出评价,最终得出看似真实的结论,他很丑;
第三、否定他的家庭,把他家庭中琐碎的小事放大,负面状况放大;
第四、否定他的朋友,并列举出理由;
第五、否定他的性格,阐述他性格中不合理地方,总结他是一个怪人;
第六、如果他提出执意,慈爱第安抚他,甚至带着怜悯的态度;
第七、如果产生争执,需要再一次建立良好的关系,取得信任,重复以上操作,形成循环。
接下来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?
自我否定,多疑,多虑,敏感,再多的祝福与赞美都无法让他感到温暖。
他会感到孤独,他会形成一个假想敌,那就是他自己。漫长的自我抵触,自我敌视,自我摧毁。
战争结束的那一天,也就是他自己多年构建的价值体系彻底分崩离析的一天。
看着这些是不是有些眼熟?
这就是精神虐待,无需通过现实中的肢体暴力,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对某一特定对象贬低、羞辱、嘲讽、排挤或者非语言的暗示,来对其造成心理创伤。
我不知道大家听完这段话是一种什么感受?
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,就明白了一个道理,任何一件事情,都是有方法的,如果我的脑海中给不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,那就说明,我的段位还不够,还需要不停的学习。
有人可能会说,这跟赚钱有关系么,当然有关系。
赚钱也好,打工也好,你所取得的任何结果,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做成了,积累在一起,你才赚到了钱,或者才能说你成功了。
而要想做好这些事情,方法显然就变得尤为重要。
比如赚钱这件事情,有没有方法呢,当然是有方法的,多看看经济学方面的著作,多看看一些前辈的著作,对我们是有非常多指导意义的,有些指导已经到了相当细节的部分了。
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赚钱路径,也都有各自的心得,如果你把这些心得放在一起,多提炼一下他们的思考逻辑,以及风险把控逻辑,你的财富可能会很快上来。
说一个自己的真实案例吧,我35岁之前所有的精力基本上都放在打工,或者是创业上面,因为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商业经历,所以商业逻辑这块,以及对项目的判断,我的能力是没问题的。
但是在对财富这件事情的理解上其实是严重不够的,35岁之后,我也开始渐渐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。
在朋友的指导下,开始大量学习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,以及一些投资知识,包房产投资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,如果在30岁的时候,能够接触到这些知识的话,我在上海的净资产最少可以翻一倍。
再举一个例子,这个例子直接导致了,我在大学期间,基本上不去上老师的课,因为我觉得他们的水平非常一般。
一次在广告学的课堂,老师讲到了创新这个词,结果老师在课堂说直接说到,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创新一说,这些东西都是非常虚,根本没有办法落地执行,于是直接跳过了这个章节的内容。
我当时坐在下面,对老师的这段话非常失望,因为以我当时微博的知识都能够马上回答出,创新该如何落地执行,从大的方向上来讲,创新分颠覆式创新和持续性创新。
颠覆式创新一般指的是技术革命,实现一件事情的底层逻辑完全发生了变化。
另外一个大类的创新叫做持续性创新,其底层逻辑并未发生变化,但可以通过不停的迭代来实现创新,比如新增加了某些功能,这些功能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等等。
在大学时候,关于创新的书籍,我没有看过太多,但至少四五本是有的,并且这些书我只看顶级学府的,比如北大的,哈佛的。
还有一种我非常喜欢看,就是一些真实的案例解读,比如一些商业杂志,或者是当年的互联网博客。
创新是一个例子,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企业文化,没水平的人喜欢说,这个东西太虚了,没法做。
但如果你去看看哈佛的企业文化系列丛书,你就知道该如何具体的落地执行了,或者你去看看阿里巴巴当年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建立的,你就知道,这些的东西都是有方法论的。
只不过很多的方法论隐藏的太深,包括赚钱这件事情,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,比如最近互联网上比较火的天涯神贴。
我敢说,如果是十几年前,你把这些神贴都看过了,学习过了,你的财富收入不会太低。
但最大的问题是,十几年前的时候,你没有这个意识,有了这个意识之后,你可能也不知道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在哪里,知道了在哪里,你的执行力可能也不够,根本做不到认真学习。
相信我,赚钱的路径有千万种,但无论哪一种,都离不开你认真的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