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清名臣曾国藩曾说:谋大事者,首重格局!
这普通人想做的大事可能有很多,但创业、赚钱肯定可以排在前列,
阿志这么说,是不是显得有点“格局”不够的感觉?
其实在阿志看来,任何占据宏达愿景进行道德引导的所谓“格局”,都是扯淡!
那些“大格局”,不是不能讲,是该不该你讲,你配不配得上讲,这是关键,
借用古贤的话释之,大家自己意会下,也免得我碰线:
“而后操术者人人争谈格局之高,推富贵之由,徒足发贤者之一笑耳”
“格局”被模糊,被误解,本质就是因为对格局没有自我认知,
对普通人而言,对格局的理解应该很简单,就是那种超越一般能力、超越小聪明,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生是否幸福、事业能否做大的重要影响因素,而不是被赋予的那些宏大观念及道德定位!
在老阿志来,“格”就是时间,和人格无关,“局”就是局面、态势,和道德无关,
“格局”就是一个人在阶段时间内看待问题及执行方向的选择,合起来叫格局,
不同的人,在同一时间内所做的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不一样,所以说不同的人,格局不一样。时间、空间的变化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格局,
没有固定的格局,只有演变的格局思维,
这一点,对普通人、创业者尤为重要,因为这是一种思维层次和战略智慧;
它能够让你站在更宏观的层次上去看待问题,认知事物的隐藏规律,帮你做出更智慧的战略性选择。
说到底,格局思维是一种更宏大的视野,让你能够看清人生进阶的关键点。
我们可以浅薄的罗列一下创业者的“格局”层次,不是要对号入座,而是要有的放矢,
低格局的人,我们称之为“盲从者”,
对一切没有什么目标感,缺乏自我信念独立思考,很容易被诱导和说服,
信奉“人生苦短、及时行乐”为代表的“丧”文化,并引以为自己的三观,
中等格局的人,我们称之为“逐利者”,
是相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基本诉求就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,
笃信“丛林法则”,以操控人性为驱动力,深度学习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,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,具备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,
高等格局的人,我们称之为“信念者”,
为信念而生,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追求和捍卫自己秉持的信念,
对价值的追求近乎于“道”,涉猎广泛,对一切有助于自己提升信念的领域都会深入、系统的研究,并延展、应用于自己的实际行动中,有信且执信;
当然上面还有更高格局的大成者,老李自己还在中等格局中苦苦挣扎,就不赘诉了,
就如老阿志说,格局是发展变化的,不在其中去做陈述评判,本身就毫无价值,
每个人的格局都是当下的自己能体悟的上限,它不是一个标准,而是一个认知,
是对自己、对时间、对形式、对环境、对未来认知的总和;
格局,不是说:我有,而是,我要!
格局不是先天性的东西,是后天学习和训练以及认知提升造就的,
要不断学习,优化知识结构,刻意训练,成就专业技能,
要摆脱舒适圈,不能自我设限,自信且敢于冒险,扬长避短,强点突破,
要整合资源,利用人脉和平台,从空间和环境上寻求突破,
要通过事物的表象看本质,去看别人看不到的,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,
格局就是训练自己追求更大的东西、更远的东西,这是眼界,
你就会变得理解了很多、包容很多,你能够承受更多痛苦,这是胸怀,
这世界不缺乏努力的人,也不缺乏努力的聪明人。
普通人也好,创业者也罢,最痛苦的就是努力不一定成功,付出不一定回报,
怀疑、沮丧、放弃就成了常态,对于这些持续奋斗的人来说,
最有可能卡住他们、让他们无法事业突破的,其实就是格局思维上的误区。
要么看不见,只是一个“盲从者”,要么看见,才会相信,
这是普通人的思维模式,也是跟随者的行为模式;
因为相信,才能看见,这才是创造者的思维方式,也是先行者的行为模式。
大部分奋斗者的悲剧在于,就是没有分清楚成果与格局的边界,
那些不断努力、不断学习技术而冲不破人生瓶颈的人,
最需要用格局思维的模式,去扩大眼界与胸怀,才能去解决根本问题!
人生需要历练、修炼,想创业赚钱,就好好修炼格局思维,
你我共勉,你我同修!